01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024年12月26-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2025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二是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创新攻关组织模式,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推动一批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四是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五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六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七是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八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九是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十是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十一是支持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十二是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02 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年会暨科技评估协作发展大会在苏州举办
2024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年会暨科技评估协作发展大会在苏州举办。大会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姑苏实验室、苏州光华科技促进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承办。会议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杨云主持,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倪菡忆和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旭翔作大会致辞。
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秘书长贺德方作题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内生动力”的大会报告,重点围绕如何理解和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作了系统和全面的阐释。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以“立足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发挥评估在科技创新统筹协调中的作用”为题作大会报告,阐述了科技评估在支撑科技重大任务、科技政策措施、科技战略规划、科研力量和资源平台、国际科技合作等统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新时期如何做好科技评估工作进行了展望。
来自科技部政体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中国科学院战略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姑苏实验室、沈阳火炬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等有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国内外科技政策评估实践、科技创新标准化发展新趋势、科技评价改革发展、科技成果管理和评估、科技评估能力建设和标准化、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完成首次修订 为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从原法的6章34条增加到8章60条,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从法律层面明确新时代科普的使命和定位,强调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充分发挥科普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充分发挥教育机构在科普中的作用,对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机构等如何开展科普作出专门规定;鼓励科普的专职化和专门化,规定有条件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可以设置专职科普岗位和专门科普场所;促进企业结合科研生产实践开展科普;鼓励企业将自身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生产线等科研、生产设施。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还注重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明确规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等应当组织开展专业领域科普活动;强调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科普功能;规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规划展览馆等文化场所应当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规定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设立科普奖项。
在促进科普活动方面,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鼓励有关机构、企业等依托现有资源并根据发展需要建设科普创作中心;规定国家鼓励在职业培训、农民技能培训和干部教育培训中增加科普内容;规定科普内容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国家加强对科普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监测与评估,对传播范围广、社会危害大的虚假错误信息,科学技术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予以澄清和纠正。
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国家加强科普工作人员培训和交流,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规定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应当开展科普,鼓励和支持老年科学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规定国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规定国家完善科普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鼓励相关单位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为科普人员提供有效激励。
04 工信部召开第十二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 聚焦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第十二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听取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出席会议。
会上,来自量子科技、6G、人形机器人、低空产业、智能终端、工程机械、船舶、医疗装备、生物制造、新材料、软件等领域的20家科技和创新型企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介绍所在行业发展动态及企业运营情况,分析面临的困难问题,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产业链合作、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等提出意见建议。部相关司局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予以回应。
会议强调,各位企业家要对标国际一流,树立雄心壮志,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加大研发投入,锻造核心产品,夯实能力底座,加快形成一批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让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强化新型生产要素保障,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在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卓越孵化器,全力支持科技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05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当前阶段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务,企业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体。《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分步实施、场景突破、分类推进、政策保障五个部分,涵盖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标导向、推进方法、关键切入口以及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重要内容,为制造业企业运用数字技术转型升级提供通用参考。
06 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办法(2023年修订)》《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评选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的通知》规定,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3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预获奖项目10项,中国专利银奖预获奖项目60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预获奖项目1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预获奖项目610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预获奖项目47项,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2月23日至12月27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中国专利奖评审办公室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单位公章并提供联系人、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签署真实姓名并提供身份证明材料、有效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附件: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预获奖项目
07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香港特区启动第二期第二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工作
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在香港特区开展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试点建设的通知》(国知办函服字〔2024〕221号)相关要求,你署向我局报送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推荐材料。经初步筛选、专家评审并征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意见,我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确定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作为第二期第二批TISC筹建机构,启动为期一年的筹建工作。筹建期满后,我局将对筹建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后正式运行。
请你署加强对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指导和支持,按照《在华建立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指导书》(附件1),认真做好筹建工作,并组织填写《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筹建工作计划表》(附件2),于2024年12月20日前将相关材料(盖章版和电子版)发送至联系邮箱。
附件:1.在华建立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指导书
2.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筹建工作计划表
08 工信部 科技部公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4年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入围单位名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组织开展自创区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工作。经专家论证和遴选,确定了自创区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入围单位名单,现予以公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自创区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及时协调并解决试点任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统筹做好本区域内自创区政策试点的实施工作,并定期报告试点进展情况。
二、各自创区要充分发扬首创精神,强化对试点任务的落实,按照政策试点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进度安排,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力争突破一批创新体制机制瓶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成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将对政策试点组织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定期遴选典型案例,对于试点成熟的政策,按程序在全国推广。
附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入围揭榜单位建议名单
09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适用援引加入的指引》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任务部署,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体系,及时推动修改后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施行工作,引导创新主体准确理解和使用援引加入制度,帮助申请人提升专利申请相关手续的办理质量,推动专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编写了《关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适用援引加入的指引》,供相关创新主体参考使用。本指引旨在通过介绍制度背景、办理流程、典型案例等具体内容,引导创新主体准确理解和使用援引加入制度,更好地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10 科技部副部长龙腾调研国家科学数据中心
12月19日,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龙腾专题调研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工作,现场考察了中国科技云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听取了关于科学数据工作整体情况的汇报,以及基础学科、微生物、基因组等3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关于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交流讨论。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丁赤飚一同调研。
丁赤飚副院长表示,新形势下,科学数据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中国科学院体系化推进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未来要进一步以AI for science重点任务实施和应用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科学数据体系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科学数据汇聚应用的创新生态建设,打造国家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的“战略基座”。
龙腾副部长强调,科学数据是战略性、基础性资源,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科学研究正在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必须下大力气做好科学数据工作。科学数据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要在大的体系下从标准与标识、汇交、共享、检索、应用、备份、安全和算力设施等方面系统谋划科学数据工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是科学数据汇聚管理使用的重要载体,必须大力提升数据中心的服务和保障能力,要充分发挥好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作用,加速推动数据与智能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
11 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12月20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在京召开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倡导全行业积极构建良好的专利代理市场秩序,推动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发布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倡议行业抵制违规行为、提升代理质量、营造发展新生态。来自14个省市的专利代理行业组织负责同志及近60余名协会常务理事围绕倡议内容郑重宣誓并签署《承诺书》。与会人员表示,要不断提升质量意识、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2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专利产业化和服务机构促进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
为深入推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总结推广各地区推进专利产业化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我局分别于202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从全国范围内遴选出10个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和10个服务机构促进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现予以公布。
上述案例体现了各地区在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落地过程中的有益实践,创新性强、成效较为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请各省级知识产权局积极宣传推广案例,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开展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附件
1.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
2.服务机构促进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
【本站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该篇文章,主要解读科技咨询知识及传递、交流政策奖补信息,以便您学习或了解政策知识,请不要用于其它用途;
2、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并非来源于本网站,更非本网站提供,与本网站无关,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本网站对于该类商标、标识不拥有任何权利;
3、本网站不对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担保;
4、本网站不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仅系客观性描述,如您需要了解该项目详细的资讯,请您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