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取消数量持续上升,反映出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研发投入强度、科技人员配置及核心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合规性与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开数据,对2025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企业取消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揭示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为相关企业优化管理、提升竞争力提供参考。
一 取消数量统计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的公开数据,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19日期间,全国共有1231家高新技术企业被取消资格。这一数据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取消趋势持续,且在2024年和2025年之间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
二 取消原因深入分析
根据多份报告和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被取消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类:
1.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不达标
这是最常见的取消原因,占比最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过度依赖非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导致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不达标,从而被取消资格。这一现象反映出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不足,也暴露出部分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
2.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然而,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满足研发费用占比要求,导致被取消资格。这表明,企业在研发管理、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短板,亟需加强研发投入管理,提升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能力。
3.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企业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然而,部分企业科技人员比例过低,尤其是传统行业企业,难以满足科技人员占比要求,导致被取消资格。这反映出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不足,亟需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科技人员比例和专业能力。
4.核心技术不符合国家支持领域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企业核心技术必须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然而,部分企业核心技术不符合国家支持领域,导致被取消资格。这表明,企业在技术研发方向和战略规划上存在偏差,亟需聚焦国家重点领域,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
5.企业注销或经营异常
部分企业因经营异常、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被注销,导致无法继续维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这反映出企业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短板,亟需加强企业治理和财务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
6.未按期提交年度报告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企业每年提交年度发展情况报表。然而,部分企业未按时提交年度报告,导致资质维护不力,最终被取消资格。这表明,企业在政策执行和合规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亟需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申报和备案工作。
7.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部分企业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行为,如伪造财务数据、虚假申报等,导致被取消资格。这反映出企业在诚信建设和合规意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亟需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8.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重要依据。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未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导致被取消资格。这表明,企业在知识产权布局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亟需加强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应用能力。
三 代表地区取消高企原因分析
以厦门地区为例:
厦门地区2025年上半年共取消22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具体取消原因分析占比如下:
序号
取消原因
取消数量(家)
取消原因占比
1 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 15 68%
2 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 2 9%
3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不达标 5 22.7%
4 未正常经营(其他) 2 9%
厦门地区取消原因呈现出多维度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占比达68%。这反映出部分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持续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基本要求,可能是企业在经营策略上更关注短期利益,忽视了对研发的长期投入规划。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不达标的企业占比22.7%。这表明这些企业的核心业务未能紧密围绕高新技术展开,其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无法有效体现高新技术企业的特质与优势,或是市场对这些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接受度不高,导致收入未达标。
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和未正常经营(其他原因)占比均为9%。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可能是因为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或是引进科技人才困难,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支撑其高新技术研发与业务推进;而未正常经营的情况则可能涉及企业经营策略失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业务萎缩、内部管理混乱等多元因素,使得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状态,进而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要求。这些因素综合反映了部分企业在追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道路上面临的诸多挑战与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以上海地区为例,2024年上海市第四批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数量有450家,具体被取消的原因占比分析如下:
取消原因 高企取消数量(家) 取消原因占比
高新收入占比不达标 337 74%
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 82 18%
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 69 15%
取消原因占比分析
高新收入占比不达标:是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主要原因,有337家企业因此被取消资格,占总数的74%。这表明这些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方面未达到规定的比例要求。
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有82家企业因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被取消资格,占总数的18%。这反映出这些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未达到规定的强度。
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有69家企业因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被取消资格,占总数的15%。这说明这些企业在科技人员的配置上不符合规定比例。
说明:
由于许多企业同时存在多个问题,例如:某家企业可能同时存在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不达标。另一家企业可能同时存在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不达标和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因此,各原因的数量总和会超过38家,导致各原因的占比总和超过100%。
四 企业改进措施
在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取消的案例中,企业被取消资格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研发费用归集不规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不足、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等多个方面。尽管不同地区的主要问题有所差异,但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仍然是许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如何更规范地归集研发投入,确保研发费用占比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成为目前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企业在研发费用管理上符合政策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加强内部管理,还需要借助外部专业团队的力量,即引入研发全过程管理综合服务团队。
科德集团作为专业的研发全过程管理综合服务提供商,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和丰富的实操经验,能为企业提供从研发项目立项、费用核算、到高企申报及后续维护的全流程精细化服务。我们精通政策细节,熟悉申报流程,能帮助企业在研发费用管理上做到有据可依、有迹可循,确保各项指标符合高企认定标准,为企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保驾护航。
若贵公司希望优化研发费用管理体系,提升高企资格稳定性,诚挚邀请您选择科德集团的专业服务。我们将凭借专业、细致、高效的服务,助力企业顺利通过高企认定并长期保持资格,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本站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该篇文章,主要解读科技咨询知识及传递、交流政策奖补信息,以便您学习或了解政策知识,请不要用于其它用途;
2、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并非来源于本网站,更非本网站提供,与本网站无关,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本网站对于该类商标、标识不拥有任何权利;
3、本网站不对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担保;
4、本网站不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仅系客观性描述,如您需要了解该项目详细的资讯,请您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