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德

研发服务-费用归集的政策要求解析(一)

2023-12-15 16:43:01   阅读 1284

研发投入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研发费用占比达标是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必要条件。虽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指引》对高企认定的研发费用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很多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本期文章将重点介绍高企认定中人员人工费用归集的重点、难点以及归集方法。

一 人员人工费用归集的重点和难点

在高企认定过程中,人员人工费用的归集涉及以下重点和难点:

1、哪些人员的费用可以计入人员人工费用?

2、不同部门人员费用如何归集?

3、非专职科技人员如同时承担管理、生产工作的人员是否进行了费用分摊?

4、科技人员研发费用归集是否正确,是否归集了规定范围之外的费用?

5、跨年度费用如何归集?

二 归集方法

为了正确归集人员人工费用,以下是一些归集方法:

01正确判断科技人员

企业科技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

与研发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人员,如从事后勤服务的文秘、前台、餐饮、财务、安保等人员,不得认定为研发人员。

在职人员可以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对于企业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可通过签订的劳务合同、企业的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个人所得税扣缴凭证等证明,确认其是否累计在企业工作183天以上。

所以,高企认定人员人工费用包括全职科技人员、辅助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金、五险一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1)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

这包括直接参与研发项目的科技人员,以及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在归集过程中,需要明确这些人员的身份和工作内容,以确保其符合高企认定的要求。

及时整理和完善企业科技人员的背景资料,如参保证明、学历证明和项目分工等。这些资料将作为归集人员人工费用的依据,以确保费用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2)非专职研发人员费用归集

除了专职研发人员外,一些企业可能还雇佣非专职研发人员参与项目。在归集费用时,需要将这些非专职人员的工资薪金、劳务费用等计入人员人工费用中。

非专职研发人员应按其对研发活动的实际贡献或投入工时计算研发费用,对于既从事研发活动又从事非研发活动的人员,如参与研发活动的技术工人、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总经理等,应结合其对研发活动的实际贡献或工作时间,合理归集研发人员人工费。

02做立项报告

针对不同部门人员费用归集,在研发项目立项阶段,做一个包含人员参与情况和相关预算信息的立项报告。这将确保人员人工费用的预算与实际参与人员相匹配,并提供一个准确的基础。

03建立工时记录台账

根据研发项目的不同,建立科技人员工时记录台账和研发费用工时记录台账。记录每个科技人员在不同项目中的实际工作时间,并与相应的费用进行关联。如参与研发活动的技术工人、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总经理等,应结合其对研发活动的实际贡献或工作时间,合理归集研发人员人工费用。

04核对核算记录

核对工资奖金核算记录、个税申报记录、社保缴纳记录、管理层相关决议及支付记录等相关证明资料,与研发费用归集金额是否相符,是否错误归集不应计入研发费用的科技人员福利费、差旅费等其他费用。

05按照实际支付时间归集

企业在年末可能会支付年终奖金或其他与人员人工费用相关的费用。在归集过程中,需要将跨年度的费用准确计入人员人工费用中,以确保全年费用的完整归集。

对于跨年度的人员人工费用,包括年终奖金等,应按照实际支付时间进行归集。确保这些费用被正确记录并计入相应年度的人员人工费用。

三 归集注意事项

1、个人所得税是人员人工费用中的重要一环。在归集过程中,对于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科技人员,及时记录并提供相关的个税缴纳证明,以确保人员人工费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2、针对同一科技人员参与多个研发项目,在归集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每个项目中该科技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相关费用,以避免重复计算或遗漏。

3、涉及研发人员跨项目研发的,将人工费用按服务各项目的工时合理地在各项目间进行分摊。

在高企认定中,正确归集人员人工费用对于评估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至关重要。通过正确判断科技人员、做立项报告、建立工时记录台账、核对核算记录等方法,企业可以有效解决人员人工费用归集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将有助于确保人员人工费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提高高企认定的通过率。